服務熱線
0791-88553325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于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并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2014年1月4日,國家減災辦、民政部首次將危害健康的霧霾天氣納入2013年自然災情進行通報。
2014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時指出: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但是霧和霾的區別很大。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煙霞)。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多出現于秋冬季節(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國大面積霧霾天氣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Fog)。
霾(mái),也稱灰霾(煙霧) 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將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在1000-10000米的這種現象稱為輕霧或靄(Mist)。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由于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氣看似溫和,里面卻含有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細顆粒、有毒物質達20多種,包括了酸、堿、鹽、胺、酚等,以及塵埃、花粉、螨蟲、流感病毒、結核桿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氣水滴的幾十倍。與霧相比,霾對人的身體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細小粉粒狀的飄浮顆粒物直徑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過呼吸系統進入支氣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響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統,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腦血管疾病、鼻腔炎癥等病種上。同時,灰霾天氣時,氣壓降低、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驟增、空氣流動性差,有害細菌和病毒向周圍擴散的速度變慢,導致空氣中病毒濃度增高,疾病傳播的風險很高。
2014年2月20-26日,持續7天的重度霧霾天氣更是北京市數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空氣質量最嚴重的一次。部分站點PM2.5小時濃度超過每立方米550微克,達到空氣質量指數AQI評價的濃度上限,即所謂的“爆表”。國外對此空氣的評價是,“有毒!”
美國環保署2009年發布《關于空氣顆粒物綜合科學評估報告》指出,有足夠的科學研究結果證明了大氣細粒子能吸附大量有致癌物質和基因毒性誘變物質,給人體健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包括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劇、使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改變肺功能及結構、影響生殖能力、改變人體的免疫結構等。
據北京市衛生局統計,每次出現重度霧霾的天氣,來市屬各大醫院的呼吸科就診的患者就增加2-5成。更爆出來北京參加國際電影節的法國演員、以《這個兇手不太冷》聞名的讓·雷諾被爆因為呼吸道疾病入院治療,專訪也被臨時取消。
更為嚴重的是,空氣污染還能影響人類的生育和嬰幼兒的健康。專家稱,在胚胎和嬰幼兒時期暴露在高濃度空氣污染物的動物,相比較成年時期暴露在污染環境里的群體的生育力有顯著下降。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副主任高榮、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PM2.5級別的空氣細粒子包括對嬰兒的致畸率和早產率是有著顯著的影響。”
霧霾的主要危害主要可歸納為兩種:一是對人體產生的危害,二是對交通產生的危害。
1、對人體產生的危害:
(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霾的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包括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它能直接進入并粘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亞微米粒子會分別沉積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氣管炎等病癥。對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霧霾天氣可使病情急性發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霧霾天對人體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也很嚴重,會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氣管炎出現肺源性心臟病等。
另外,濃霧天氣壓比較低,人會產生一種煩躁的感覺,血壓自然會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霧天往往氣溫較低,一些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從溫暖的室內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熱脹冷縮,也可使血壓升高,導致中風、心肌梗死的發生。所以心腦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小心應對。
(3)霧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的減弱,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傳染病增多。
(4)不利于兒童成長。由于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
(5)影響心理健康。
專家指出,持續大霧天對人的心理和身體都有影響,從心理上說,大霧天會給人造成沉悶、壓抑的感受,會刺激或者加劇心理抑郁的狀態。此外,由于霧天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有些人在霧天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的現象。
(6)影響生殖能力。
有研究表明,長期暴露于高濃度污染的空氣中的人群,其精子在體外受精時的成功率可能會降低。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有毒空氣和男性生育能力下降之間的關聯。
2013年11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指出,近50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其中,霧日數呈明顯減少,霾日數明顯增加,且持續性霾過程增加顯著。
[1]霧霾天氣現象會給氣候、環境、健康、經濟等方面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例如引起城市大氣酸雨、光化學煙霧現象,導致大氣能見度下降,阻礙空中、水面和陸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劇、使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改變肺功能及結構、影響生殖能力、改變人體的免疫結構等。
2、對生態環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
(1)影響交通安全。
霧霾天氣時,由于空氣質量差,能見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發生交通事故。在日常行車行走時更應該多觀察路況,以免發生危險。
(2)陰霾天氣更易致癌。
霧霾天氣時光照嚴重不足,接近底層的紫外線明顯減弱,使得空氣中細菌很難被殺死,從而傳染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曾在某論壇上指出,近30年來,我國公眾吸煙率不斷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卻上升了4倍多。這可能與霧霾天增加有一定的關系。不但濃霧纏繞、能見度非常低的天氣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時而有霧時而多云的天氣也會有同樣的問題。
(3)影響生態環境。
霧霾天氣對公路、鐵路、航空、航運、供電系統、農作物生長等均產生重要影響。霧、霾會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生態環境,給人體健康帶來較大危害。
治理霧霾和空氣污染,每個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可以貢獻一些力量; 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空氣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確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
面對空氣污染,大家需要思考自己的對策,需要收集各方面信息,學習必要的知識,選擇采取可行的措施。
基本規避措施
無論面對什么樣的風險,人們首先都會選擇規避風險。
關注污染狀況: 時時關注城市的空氣污染監測數據,警惕高污染天氣和時段。
調整出行:霧霾天避免在戶外長時間停留,減少戶外活動;對上班族,尤其是那些必須在戶外工作的人們,選擇使用防護口罩也是可行的。
關好門窗:霧霾天氣應盡量不要開窗,確實需要開窗透氣的話,應盡量避開霧霾高峰時段,可以將窗戶打開一條縫短時間通風,選擇使用室內空氣凈化設備。
避開人群:霧霾天氣出行應避開主干道路,盡量別去人多地方,例如超市、商場和醫院,這些地方空氣流通差,易造成呼吸系統疾病交叉感染。
停止戶外鍛煉:不從事戶外運動,停止長跑鍛煉等,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和年老體弱者。
嘗試戒煙:霧霾天氣吸煙更是“雪上加霜”,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屬于PM2.5范疇的細顆粒物,會嚴重危害抽煙者本身和吸入“二手煙”受眾的身體健康。
佩戴口罩: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但人們無法24小時佩戴口罩,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戴口罩,而且還要注意選擇有效的防護口罩,并正確使用。
具有呼吸防護作用的口罩對污染物要具備足夠的過濾效率,在佩戴時與面部具有足夠的密合度,口罩在整體上能有效隔絕口罩外的污染空氣,盡量使佩戴者吸入口罩
過濾的空氣,而且阻力不應過大,不至于對人有害,并具有可接受的舒適性。
一次性醫用口罩只用于遮擋口罩佩戴者的口鼻,阻擋其說話、咳嗽等產生的飛沫(有可能含有細菌、病毒)進入環境,進而起到保護他人的作用,不用于呼吸防護,對
細菌、PM2.5這樣的細小顆粒不具有呼吸防護的作用;紗布口罩雖然厚,例如增加厚度到8層甚至12層,但是由于紗布本身空隙較大,阻擋作用更是微乎其微。更重要的
是,一次性醫用口罩和紗布口罩的結構設計無法和人臉達到有效密合,顆粒物很容易從口罩邊緣不密封的地方泄漏進去。
還有一些所謂的PM2.5口罩,帶插入式濾片設計,并宣稱其口罩濾片能夠有效過濾PM2.5顆粒,過濾效果高于99%,但是其濾片設計得很小,根本無法覆蓋到整個口罩,假
如把這種口罩內插入的濾片抽出來,裁一張尺寸一樣的不透氣的紙片或塑料片插到口罩里然后戴上口罩,使用者還是可以順暢地呼吸,這說明空氣不會按照這種口罩的制造
商宣稱的那樣,專揀阻力大的濾片通過來過濾PM2.5顆粒物,事實上空氣和水一樣,都會繞過障礙物,專揀阻力小的去處流過,所以佩戴這種口罩的防護效果可想而知。
國內外都有針對顆粒物防護口罩的產品強制認證標準,這類口罩標準的防護對象完全覆蓋了PM2.5顆粒物的粒度范圍,比如我國國標GB2626-2006、美國標準NIOSH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42 CFR 84 (N95口罩屬于通過該標準認證的口罩中的一種)、歐共體標準EN 149-2001,這些標準中對口罩的顆粒物過濾效率和
呼吸阻力都有嚴格要求,用于口罩過濾效率測試的顆粒物粒徑折算成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為0.3微米左右,這個粒徑的顆粒物被證明是最難過濾的,而PM2.5指的是環
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這類專業用防護口罩的標準除對口罩過濾顆粒物的效率嚴格控制外,還要檢測口罩佩戴在人臉上,模擬實際
使用狀態下的口罩的密合性,確保口罩的結構在設計上也是合理的。通過這些標準認證的防顆粒物口罩目前主要用途是用于工作場所的職業呼吸防護,如切割、打磨
、焊接、制藥、醫用防護等。
戴這些口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密合,必須根據口罩生產廠家的佩戴指導,在鼻梁處扣緊、使口罩邊緣與臉型匹配,若不能做到密合,PM2.5顆粒就會從不密合處泄漏,
起不到防護效果。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類防顆粒物口罩的防護效果好,但口罩和面部越密合,過濾效率越好,呼吸阻力有可能較高,對于兒童、老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特別是呼吸功能受損的人需要謹慎使用。
車污染的應對
一般而言車內的空氣質量較普通的大氣污染惡劣10-20倍。因此車內惡劣的空氣質量必將對駕駛員及乘客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車內防霾也很必要。
可以從下幾點避免污染:
一、注意用車習慣
1、司機在上車后要先開窗,不要馬上開空調:司機在上車后要先開窗,不要馬上開空調。這是因為長時間封閉的車內,空調的過濾器和管道系統中不但會積存大量化學
污染物,螨蟲、霉菌等生物性污染問題也會增加。所以,上車后應先開窗,空調開啟3~5分鐘后再關閉車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長時間駕駛車輛的情況下,中途也應該
打開車窗通風換氣。
購買新車后一段時間內,要盡可能地開門、開窗延長內外空氣的對流時間,使有害空氣盡快揮發出去。
2、打開天窗: 有實驗證明,汽車的尾氣主要是集中在離地面2000px以下的高度,超過1米高的位置,汽車尾氣密度就要低許多。汽車天窗的高度和車頂齊平,大多超過1.4米,
所以即便堵車時,從天窗進來的空氣也要比從側窗進入的潔凈許多。
3、減少車內吸煙:有一個實驗證明,在密閉的車內吸一根煙所產生的pm2.5污染指數均在4000單位以上,其數值與未吸煙前的PM2.5相差了上百倍。因此,減少車內吸煙是保證
車內壞境的一個重要原因。
4、 合理選擇內外循環:因為車輛都設有空調內、外循環模式。在路況較好、空氣較新鮮時,市民可以使用外循環,在汽車擁堵、尾氣排放嚴重的路段時,則使用內循環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啟空調和暖風時,不要長時間使用車內循環模式
5、定期清洗空調系統: 要想車內空氣質量得到提高,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清洗空調系統。“定期清理空調的管路,以及使用養護產品進行車內殺菌,比如空調清洗劑。
6、沐浴陽光:冬天大部分車主每天都把車窗關得嚴嚴實實,深怕有點風進入車內,其實這種近封閉式環境是很容易滋生細菌,從而影響車內人員的健康。因此,車主
在車輛停駛的情況下,可以把車放在陽光下,然后把窗戶都打開,進行通風,這樣既可以很好的達到殺菌效果,又可以使車內空氣清晰。
另外,夏天避免汽車在陽光底下長時間直曬,使得有毒有害氣體滋生和釋放。
7、霧霾天減少出行: 在中度霾天氣條件下,應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能見度低劣時更要注意交通安全,盡量少地大幅度打開車窗,行駛中也不要用開車窗的方式來通風。
8、遇到堵車嚴重的地段或尾隨尾氣排放量較大的車輛時,應暫時關閉車窗,并把空調或暖風開關暫時調至車內自循環模式.
9、定期去做車內空氣質量的清潔、檢測,車內空氣的保養和維護這點很重要。
10、不要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芳香劑或者香水,增加不必要的污染源,它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盡量請專業的清潔機構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潔、殺菌。
Copyright © 2016-2020 江西斯坦福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贛ICP備18006783號-1 網站XML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號 電話:0791-88553325 技術支持:泉州效率網絡
聯系斯坦福環保